第一胎就踏上誤打誤撞不打減痛分娩的順其自然生產的旅程,在待產過程中心情有起有伏,因為不知道自己是否承受得住-我還是要回去上班的女孩耶!沒想到正是因為沒有藥物介入,身體恢復的非常快。以下落落長的經驗,與生產想要得到尊重、天然的生小孩的家庭與妳。
初遇
溫柔生產是我在網路上搜尋到的名詞。本來只是想要找生產可以減痛的自然方法,卻找了「溫柔」生產。協和醫院的陳玉萍醫師將溫柔生產取名為「順勢」生產。第一胎就選擇這種方式的我,滿認同她所提倡的理念-生產當下,順應小孩與孕婦的實際情況,除非必要不以醫療介入。
簡單來說,就是產婦可以在生產時擁有更多自由與自主權,在一個舒適放鬆的環境,用自己想要的方式生產,其中一種包含在水裡娩出(不是因為很唯美可以如明星般生小孩,而是因為可以減輕產婦的宮縮不適感)。
我選擇這樣的方式有幾個原因,第一:我想要真的自然,不是加了醫療(減痛分娩或催生)或手術(切會陰)的「自然」;第二:我想要讓寶寶在上帝所定的時間出生。我想讓寶寶從出生第一天就有自主權。他不是我的所有物,是我的禮物。第三:純自然生產的過程對正常分娩產婦的身體較好-身體會自然在宮縮時分泌必要的荷爾蒙,是打了無痛針,脊椎麻痺後不會產生的。
懷孕後期
我在懷孕26週時回到台灣待產,30週時開始給陳醫師看診。要讓她協助生產與看診,產家需要同意順勢生產。陳醫師自己成立一間工作室名為「好孕工作室」,有配合的助產師(必選)、泌乳師、結構調理師、芳療師、產婦運動教練等等,皆為自費。產前工作室建議我跟先生第一胎可以參與一次諮詢(必選,我覺得應該不要收費的,頗貴)、兩次生產相關課程、以及一次哺乳說明課程。每堂課2000-3000元左右,新手爸媽一起參與有許多好處。至於哺乳與育兒建議,工作室的建議回歸「順勢」:依照嬰兒需求。例如不訓練小孩作息,自然建立、頻繁親餵、不使用包巾等等,有些建議我不完全認同,因為順勢主要以寶寶需求出發,但雙親的身心健康也需要納入考量:例如訓練小孩規律讓父母有Me Time,我認為也是必要的。
懷孕後期我另外請中醫調理身體構造三次,一次費用2500元前後。身體感覺輕盈許多,不過水腫問題沒有得到太大改善。後來一次看診時有位物理治療師跟診,我另外付800元請他幫我調整結構,水腫問題仍沒有改善太多,不過鼠蹊部的肌肉拉扯疼痛有所減緩。
水腫還是要靠平常的抬腳、夜晚用枕頭墊腳、伸展等等舒緩。散步走路沒有效、醫師也不建議我爬樓梯。運動方面,我趁著晶華飯店提供買一晚送一晚的優惠時入住兩次,在他們的頂樓快樂游泳幾次,算是對我而言最舒服的運動方式。
生產相關費用
在協和醫院溫柔生產不甚便宜,但護理師與產婦的比例精緻,加上溫柔生產室的氣氛非常清幽,我覺得比花錢在月子中心上值得-特別是對於不敢在家裡生,又不想在一般醫院的冰冷產台生小孩的產家的我們而言,是一個安心的選擇。以下列出2022年7月我們的花費細項:
- 產檢費用:200-800元。產檢200元、若有做血液檢查的話,另外收400-800元
- 超音波:一次收費,2D 3000元、4D另外收費。小孩生出來的樣子跟超音波照到的模樣完全不一樣,產後覺得超音波可有可無,不用做那麼多次
- 溫柔生產費用:20,000元,是給醫師的加價費用。陳醫師可以的話會親自在生產最後階段陪產,十分推薦。
- 溫柔生產室使用費:10000元,可不使用
- 單人床房型:4000元1床、4500/日元2床,自然產基本住兩個晚上。我們選後者,這樣老公可以舒適地睡覺。
- 助產師:40,000元,好處是助產師跟醫師很有默契,而且有產兆的時候,幾乎是24hr 線上陪伴。我的助產師說如果5分鐘內沒回可以直接打給他。接生完後會幫我們做胎盤拓印。壞處是無法找自己喜歡的助產師且全自費。
- 手術與生產雜費:縫合與耗材使用費,因人而異但不多
- 伙食費:我們住院三天完全靠FoodPanda & 老公外送,沒有吃醫院提供一天1000的月子餐。非常推薦!
- 產前諮詢與教育課程:一次溫柔生產說明(2000-2500),兩次生產課程(3,000一堂),一次哺乳課程(3,000)
與醫院結算費用為 62,000(上述項目1,2,3,4,5,7)
助產費用 40,000 (上述項目6)
產前諮詢與課程費用 合計10,000-12,000左右
所以我們總共花了11.5萬左右
公開花費細節,是因為當初自己找不到協和醫院的溫柔生產費用。據說有更便宜的方案,但協和醫院的環境與氣氛是我們喜歡的,也就沒有比較太多直接在該醫院生了。
生產過程
這是我的第一胎,不免緊張,但是老公建議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」,不要去想,證明這是對的。因為我身邊所有人都打減痛分娩或是剖腹,都有一定程度的麻醉。感覺只有我花錢讓自己經歷原始的疼痛。
7/28 晚上落紅,凌晨開始半規律陣痛,所以徹夜未眠。整夜使用助產師建議的宮縮記錄器,確定自己是否有真實產兆。但生產是一件陌生的事,就連什麼時候算是宮縮停止,我都不是非常確定。
7/29 早晨跟先生一起紀錄宮縮,並偶爾詢問助產師現在狀況如何。因為似乎有規律宮縮,所以10點多打包出門,11點跟媽媽、先生抵達醫院檢查,沒想到到了醫院規律宮縮停止,我也只開了0.5指,所以被醫生退貨,請我回家好好休息。下午2點左右到家,我人又開始十分不適,3點左右開始一波又一波從未感受過的力量朝我的肚子湧進,讓我連站都癱軟。我下意識開始大吼,用力抓著先生的手,等等,另一方面又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。
晚上7點,大腦已經無法運作的我,終於得到助產師的同意,可以前往醫院。那時的我只要宮縮,我就會癱軟在地低吼。滂沱大雨偏偏在這個時候到來,計程車司機也讓我們等了好像一世紀之久。坐上計程車,一路低吼到醫院,一下車立即跪倒在地,把警衛大哥嚇了一跳,立刻送我上輪椅,帶我去待產室檢查。沒想到8點,我已經5指全開,也難怪我下午5點的時候,已經要選擇放棄(畢竟那感覺太劇烈,我也無法像助產師教的那樣「轉移注意力」)。
護理師問我是否要使用溫柔生產室,我低吼著,緊抓著病床旁的鐵竿說:「在這裡生也可以!」,早已對「如何生產」沒有執著。而陳醫師終於,終於來了!微笑著問我是否有力氣換到移動病床上,讓他們推我到溫柔生產室。醫生的溫柔聲音,讓我的疼痛的忍受程度上升許多。
我被推進溫柔生產室,陳醫師先將我扶到生產椅上,雙手輕握著我的雙手,一邊示意要我張開放鬆,不要緊握,一邊教我宮縮來的時候,要「哈」氣,並盡可能放鬆,不要用力-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啊!每一次宮縮結束後,她都會笑著對我說:「你做得很好!」或是「做得很好!下次再試試看OOXX⋯⋯」
接著助產師也來了,被忽然驟降的大雨淋了濕透了全身,光著腳丫笑著走進來,與醫師有說有笑,也放鬆了我的心情。幾次宮縮之後,醫師拿一面鏡子放在助產椅下,讓我看我的小孩的頭,一個白白的點,已經可以看見了。這樣的進展給了我力量,讓我繼續「努力」放鬆。
他們本來以為寶寶會趕不上媽媽入水生產,但我還是順利的爬進半面透明的浴缸,先生在我的背後扶著我,助產師準備接生,醫生在旁邊為我加油。水中分娩減輕了我許多疼痛,大家的有形支持,也讓我越來越專注在把孩子生出來與放鬆這件事,越來越不害怕宮縮。
小孩的頭出來了,沒想到羊水囊還沒有破,是到了她轉身,肩膀出來後,它才破掉,而她也自己滑出媽媽的陰道,讓助產師接著她浮出水面。接著,醫師就將小孩放到我的胸前,而我也因為讓我熱的寶寶離開身體後,瞬間感受到冰冷,所以迅速被移動到床上。再來,胎盤也滑出,醫師於是與助產師開始確認傷口,僅有一道2公分的2度傷,需要縫合。
神奇的是,在縫合的時候,我已經清醒九成並且可以正常溝通。第一句問:「醫師,我可以吃東西了嗎?」
「當然可以啊!」醫師與助產師異口同聲的說。於是在醫師正在縫合,老公遞給我我的手機,我點了一杯外送果汁。那時大約晚上9:30分左右。從那時開始,我就一邊抱著寶寶,一邊跟身旁的各位護理人員聊天,助產師則是一邊談笑風生,一邊詢問我們要怎麼樣的胎盤拓印。
我自己剪掉寶寶的臍帶,在他爸爸抱著他的時候。而我也在產後6小時內在醫護人員協助下順利如廁。產後的疼痛就像擦傷,只要不過度擠壓,就不至於痛的無法忍受。住院的三天,我跟老公吃著各式外送美食,聊天,餵奶。專業親切的醫護人員成為我們的堅強的支持,讓我的第一次全自然產有個顛頗難耐的過程,卻有一個美好的收尾。
神使萬事按著祂訂定的時間,成為美好。
痛苦過去,留下許多美麗。
產後感想
以產婦為主的溫柔生產雖然聽起來美麗,執行起來可能有挑戰,但這樣以產家,甚至是產婦的需求為中心的流程,十分值得推崇-產前產後已經夠多情緒了,生產過程當然要盡可能得到支持與鼓勵。
而助產師的陪伴降低了第一次當媽媽的我的許多焦慮。
溫柔的婦產科醫師一枚乃絕對必要;名醫,名診所,卻無法讓產婦的心平靜下來的話,實在不必要造訪。
而產前最需要練習的是身體的放鬆以及對於生產過程的樂觀,身為孕婦的你,千萬不要Google上癮,找尋各種可能性。妳的經驗是唯一,不需要比較衡量其他人的經驗,問助產師跟醫生就好!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