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Design

Designing my own life and helping others designer theirs.


2021 Google Japan PM Interview (第二輪)

Google’s Logo of 2021

我在前一篇文章中大致提到在第一輪,與Google 進行的一次,與招聘人員/HR(Recuriter)面試時容易被問到的問題,還有幾個在那一次的「海選」中脫穎而出的小建議。他們HR的面談流程與網路上的評論不符,他們並不會花超過一分鐘問你的過去經驗,而是扎實地出了一道只有一句話的問題,待我詢問,斟酌,回答。

回答完畢後,HR會做一個簡單的總結與評論,當下判斷我是否有資格進到下一關。

感謝上帝,我拿到了進入這正式PM面試的門票!

Google 在我第三輪面試前提醒我「面試內容是保密的。」

我不是很理解保密程度要做到哪裡,畢竟Glassdoor 那樣的工作評論網站有海量的與GG面試的真實資訊,
衡量了一下,我決定分享我面試過程、每輪面試的「手感」、以及我的準備方式。
我不去觸碰面試官問實際問過我的問題,他們也不會出第二次。

Google PM 總面試流程

GG的面試流程在哪裡面試,應該都是一樣的流程。只不過今年遇到了新冠肺炎襲擊,所有的面試都改為在線上進行。而他們的面試流程應該是公開的秘密,網路上以及我閱讀的相關書籍,都有提及這個流程。以下是我面試的總流程,與大家分享。

階段週數詳情
公司來信0Google 內部招聘人員來信邀請線上面談
初步面談330分鐘的線上初步面試
結果通知3面談當場通知(上次一週內通知)
線上面試5與第一位PM進行第一次「正式」PM面試
結果通知5上述面試結果通知,進入最終輪「現場面試」
最終面試解說6與接手現場面試的招聘人員會面,聆聽最終面試解說
「線上」現場面試10-11與不同PM進行一對一面試,共四場
跟進會議14我面試後三週聯繫HR,想得知結果。
HR還沒掌握到所有資訊,先請我跟他設會議。
面試結果通知?據說在第三輪面試結束後2-4 週內給予通知
與GG交手的漫長旅程

從2021年3月中旬收到Google 面試的邀請後, 直到六月第一週,我才完成所有面試(加上最終面試解說總共為七場,但那場並未評估面試者能力)。若扣除中間黃金週(日本假期),與GG面試的過程長達十週。
許多文章提到Google 的PM面試應該約五到七週長。如果讀者你有充裕時間,我建議將面試縮短為五,六週內完成。

再長,都是煎熬啊!

如何準備這關面試?

Google的 PM 面試與其他我參加過的面試很不一樣,基本上都是在非常輕鬆的狀況下問你問題,並且會給你回饋。
在面試準備的部分,我建議讀者先上網查看Google 的product design 問題通常是怎麼問的。
我雖然不是很喜歡這位Google PM 回答問題時過度自信的態度,但是他的思考邏輯跟架構,非常值得參考:
PM Interview Product Question Answered by Google Product Manager: Design the Web UX for Lyft. (YouTube)

若你不是申請在美國Google工作的PM,我個人認為你無需知道那些美國產品(Facebook, Twitter, Lyft, Uber) 的產品相關細節。
我自己在這幾次與Google的面試下來,發現面試官大多是請我一個虛擬的產品,或是要問我喜歡什麼科技產品,並請我提出改善方案。

因為我不能說實際考題,所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:
面試官可能笑得燦爛,同時請你幫他設計一個可以整合各家新聞的平台。

他也很有可能問你有沒有最喜歡的app或是實體產品,問你覺得他們有什麼可以改善的地方,
或是要怎麼幫助這個產品得到更多目標族群的青睞。

以上問題都不是當下可以想出來,而是需要有基本的思考框架,並且練習一些題目,才能有娓娓道來。

我看了又看上百頁PM面試相關書籍,以及花錢購買Google PM 面試的準備教學。面試有多長,我就準備多長。
以下我提供各位想要與Google面試產品管理職位(或是單純對這個面試過家有興趣)的人三項建議

1. 重溫產品設計時會用到框架與邏輯

AARRR行銷架構,Build-Measure-Learn的Lean循環等等,都是面試中可以應用到的概念。

除此以外,我更建議讀者抓住最基本的邏輯:
為什麼?」(WHY?)
「做給誰?」(WHO)
「做什麼?」(WHAT?)
「怎麼做?」(HOW?)
並且「衡量成敗」(Measure)

掌握這幾個面向並能好好表達的你,無論面試官給什麼問題,我想面試官都會注意到你。

例如,若面試官請你設計一款新的app。他只說「請你幫我設計一個線上課程的app」,

你卻不用立刻長篇大論,而是可以跟透過這個基本架構來詢問他問題,建立起你對他想問你的產品一個基本的認識。舉凡
「請問我們這次為何要做這樣的app?」

「公司想透過該產品達到什麼效益嗎?」

都是不錯的問題。

面試官聽了你的問題以後也許會說道:「對!我們想要透過做這款app,增加我們的年輕族群用戶,我們本來就有一個滿好的服務,但是現在想打進年輕人市場。」

這樣面試就漸漸熱絡了起來,你也知道這一句詢問背後,有一個清楚的目標。

(當然,還有更深一層的「為何?」舉凡公司理念,商業策略等,請自行斟酌。)


做給誰
是另外一個 Google的招募人員告訴我的要點。剛剛的例子中提到,面試官想要設定年輕族群。 而「年輕人」這一字廣泛,
15, 20 歲?西方人?東方人?讀書人?自由創作者?大學生?

若是你能進一步假設並解釋你要設定「哪樣」的年輕人,整個會議中你會給對方非常好的印象。
我建議面試者想清楚一至三個目標族群,並且勾勒出他們的樣貌。

面試者若回答:「好!那我假設這個app是給20-30歲的年輕亞洲男女,因為OOXX」,已是一個不錯的答覆。
但若可以詳細描述「他們是年輕社會人士,有做音樂的自由創作者,時間彈性,並且週間夜晚常常和朋友聚在一起聊天;也有每天有一份固定工作的白領工作者,在市中心上班,較多人是假日與親友聚餐。」

這一些目標族群實際的生活樣貌可能性,我想一定會給面試官一個小小的驚喜,讓他知道你是知道你在為誰設計的。

至於「做什麼」指的是這個產品的主要服務,這裡需要發會創意想像最重要的功能是什麼,未來可以怎麼創造金流,等等;
「怎麼做」指的是更細節的產品功能,包含連結何種功能,技術架構等。
PM不需要知道技術細節,但是若是可以用平易近人的方式闡述自己用什麼服務存資料,保證用戶的隱私,我想這場面試會有一個畫龍點睛的結尾。

2. 找資料與練習

Google 的面試會問到幾個面向的知識: product design, analytical thinking, technical aspects, product strategy, business 的等等。乍聽之下好像在面試CEO, 但是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「大魔王」。
我建議仍在工作的面試者每天碰一點面試相關的資料,每次面試都有至少兩週以上的準備時間(相信我,面試雖然不是大魔王也是小魔鬼),並且要記得準備硬實力(上述面向)與軟實力(過去面對挑戰與團隊的態度與實際成果)的問答
以下是我的讀書清單與評價,供讀者參考:

資料說明評價建議
Stratechery.com這是一個分析科技界的各樣動態的部落格,筆者是非常有名的
記者與評論家Ben Thompson.
他主要撰寫科技界的大小事,最近(2021.06)花了相當的篇幅評論Apple
App Store 的好與壞
實用性:☆☆★★★
面試基本不會問到你對於這些科技事件的看法。
但是有可能面試者可以舉例最近發生的事情,
並套用在自己的產品設計中。這樣可能讓面試官耳目一新。
學習性:★★★★★
非常完整,深入的科技評論。PM可以從當中學習到很多「坑」(例如為何Google 最近火燒屁股?),也可以了解美國公司怎麼擴張他們的事業版圖。
每天當成新聞來看。但不用太執著研究完該評論家所有的報導或訪談。
Cracking the PM Interview by Gayle Laakmann McDowell 內部人士給我的建議書單之一,作者在YouTube 上有一部50分鐘左右的簡報,建議面試者如何準備每一關的面試實用性:☆☆★★★
我準備要買她的書的時候,被另外一本書吸引,所以沒有閱讀這本書。不過她的影片適合準備第二輪phone interview的時候當作介紹影片觀看。
學習性:?
我沒有看過這本書,但Amazon上有人評論這本書的內容有些過時了。
至少看一下她的影片。但是PM interview 流程與面試內容常常改變,影片中提到的內容參考即可。
Swipe to Unlock by Parth Detroja 一群當時在Google, Facebook, Microsoft 任職的PM寫的,以PM角度來看產品策略與開發的一本簡單易懂的好書。 實用性:☆★★★
這本書沒有教我怎麼面試,而是給我許多業界常見框架,或是發生過的案例,增加我「面試題庫」的豐富性 (例如常見的商業模式),直得推薦。
學習性:★★★★
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,佩服這些印度裔美國人PM可以有如此的能力,把複雜的策略與技術講的非常清晰。一些科技公司的策略分析非常有趣。
非常適合買來看。也非常適合沒有技術背景的人學習一些基礎技術原理。
Product Management’s Sacred Seven by Parth Detroja 不小心因為前一本書太好看又去加購的書籍。針對 PM interview寫成的一本書,濃縮了產品經理所需的「神聖七技能」,其實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幾個考題方向。600頁左右。相當有份量實用性:☆★★★
這本書給了讀者很多溝通技巧與小工具,不只對面試有所幫助,也讓PM如我得到一些反思以及補足我許多不足的管理知識
學習性:★★★★
整體而言他像是產品管理面試「小聖經」,我覺得值得讀過一遍。不過關於行銷的部分,沒有讓我驚艷。我想是因為他們在的公司都十分知名,不需要絞盡腦汁在有限的資源情況下想一個有創意的方案。
如果有兩週以上的時間才建議看的書(因為會看不完。太密集看會膩。)
Bring the Donuts – A blog Ken Norton 經歷非常人的Ken 先生所架設的部落格,裡面討論到許多PM最重要的事,什麼是好PM團隊,什麼是不好的團隊。實用性:☆★★★
對硬實力的面試沒有直接幫助,但是對軟實力方面面的問答有很大的幫助
學習性:★★★★
非常適合對現狀不平的PM閱讀,會發現原來內心對於公司制度與流程的不滿是有很好的原因!(100個驚嘆號)
建議偶爾看看
Product Alliance 一群大公司PM製作的面試打補帖,需付費,並且是針對各個公司有不同的教材。我買了Flagship Google PM Course 大概要一萬台幣,要價不菲。實用性:☆★★★
模擬題庫加上講師講解的概念。我覺得有值一萬塊,但很想賣出自己的license.
學習性:★★★★
大量資訊。雖然面試後就不會想再看,但是真的是一個整理的非常好的課程,也會讓你看到不同公司不同個性的PM如何拆解問體。裡面很多PM說話的方式會讓我覺得他很聰明。
有閒錢的話可以抄這捷徑
Joyce的 面試準備清單

3. 學習鼓勵自己

在準備面試的過程中,我覺得非常重要的是鼓勵自己,並且「平凡化」即將跟你面試的人-不要把他們想的天資聰穎。他們也是人,就算很聰明,也還是可以溝通的好人。另外也不要擺爛,做好準備,壓力相對會下降,因為有準備。
想一些方式消除自己在準備面試時的壓力。例如我在整個過程中做幾件事:禱告、說出聲音來的鼓勵自己、準備、跟朋友開google 面試的玩笑。

Google 的人都非常的和善,並不會讓你如坐針氈的回答。

回顧

十分感謝非常熱心服務我的招聘人員,面試結束後,她十分迅速的得知我的面試官給我的好評,並且在一週內向我宣布了可以進京考試的好消息。這一場面試下來,我可以說,Google的面試很活,有點困難,但是面試氣氛是我所有面試過的關卡中(我這三年大概面試20次)最輕鬆的一次。



「2021 Google Japan PM Interview (第二輪)」 有 5 則迴響

  1. 感謝分享 請問你覺得product alliance的內容值得花錢嗎 比起YOUTUBE上面很多其他資源

    1. 我覺得,它的好處是幫助你有系統地觀摩大家是怎麼拆解題目的,也會給你一些非常好懂的架構去拆解問題。你會省了很多找到對的影片的時間。
      缺點是內容量過多,看完了能不能內化應用。是個問題。

      我遇到的Google面試官,並不是面試的非常「專業」像網路上展示的那樣,而是快樂的跟你面試,並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,也不是每個人都非常會引導面試者。

      從結論來看,我覺得如果你決心想上谷歌,可以買。若是只是一次性嘗試,我建議看他們的免費影片即可,一些pm 的這知識可以找尋其他資源

      1. 感謝 我滿好奇的是他付費的影片跟免費的影片差很多嗎

      2. 是一樣品質的喔!只是挑幾個影片出來

  2. […] (我撰寫的前一篇:2021日本面試甘苦談系列: Google Product Manager (第二輪) 有更詳盡的敘述,請參考該文章。) […]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About Me

一位在東京合法滯留許久的黃女。有興趣和我一起開發產品或諮詢產品管理的你,歡迎聯絡我: joycehc.huang@gmail.com

Newsletter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