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oduct Design

Designing my own life and helping others designer theirs.


從台灣到日本- 跨國PM產品經理緣起


日本公司的辦公室一例Credit: Rakuten Inc.

日本的大企業,最流行將辦公室設計成一種像在電車裡面的人一樣的,密密麻麻的樣子。而管理階層喜歡的,似乎是這種只要站在一旁,就可以一覽無遺員工的工作狀態的管理方式。在日本的IT 企業上班的狀況是如何?日本的管理者是否跟日劇中看到的一樣,那樣高高在上,又不知變通呢?

上面的問題,是我回台灣常常被問的一個非常廣泛的問題。我無法一言以敝之,更沒有綜合性了解日本各產業的工作環境與氣氛。

不過,我想先從我為何最後落腳日本做產品管理的個人故事開始說起,以週為單位,逐漸寫到我在日本工作近五年的各樣觀點與感受。

期待你看完這一系列的文章以後,看到了一點不一樣的世界,也找到了一點挑戰新事物的勇氣。


我是一個從小有美國夢,討厭日本文化的柔性,日本語言的階級束縛,除了旅遊外,我從來沒有想像過在日本定居的人生的一位不細心的女生。但是命運好奇妙,以為不會發生的事情,意外的發生了。

讓我娓娓道來⋯

2011 年我離開住了半年,想要繼續生活下去的瑞典南端的閑靜的大學城,回到了熟悉的台灣。大學畢業了,我選擇不繼續攻讀研究所,而是開始尋找第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。過了幾個月,我因為其中一位面試官說他們每週會去打羽毛球,就沒想太多的加入了該公司,一工作就是近四年之久。

那是一間經營了十年,曾經是蕃薯藤的技術團隊之一的小公司。我以產品經理的身份工作了三年後,發現自己強烈感受到在PM領域成長的停滯,因此身心俱疲,進而起了轉職的念頭,想換到一間得以磨練Product Management — 產品管理的企業。

現在回想起來,當時候我所做的,更近乎產品開發協調,不是真正的產品管理。職如其名,產品管理指的是管理產品,主導它的走向,策劃它的未來,不僅是斡旋各方意見,使命必達而已。

當時開始找第二份PM職位的我,以為可以快速找到適合我的位置。結果是挫折的,在台灣,本土公司沒有所謂培養初中階PM的概念,他們似乎認為那樣的員工最難帶,所以需要三、四年經驗的位置,責任範疇與無經驗的PM職位雷同。而所謂的駐台外商,需要的是工程師,技術支援,行銷,業務。真正的產品開發,九成九以上都會被安排在總部:美國,德國,新加坡,中國。

我茫茫然然地尋找我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好幾個月,所經歷的挫折感與混亂感,找過工作的人,是否都多多少少經歷過?


日子還是要過,咖啡還是要喝

這段帶職期間,我做了很多「小」事。
我更新了履歷,面試了海內外幾家大企業,無疾而終。
幫家人建了一個小小的民宿事業,倒是緩步上軌道;
在一位教會朋友的鼓勵下,我替他們公司寫了幾篇行銷的文章,
一篇三千元。

每週的固定收入是一週兩小時的家教-技能沒有提升,高中數學跟國中物理化倒是可以考的不錯。

如此尋尋覓覓,尋尋覓覓了半年,到了自己差不多要放棄理想的時候,也就是辭職待業的六七個月後,一位友人突然私訊問我:

「嘿,大喬,最近如何?我在日本的一位台灣朋友,她認識一間介紹日本IT 工作的獵人頭公司,你要不要試試看?」

日本, 是那在我字典外的地方嗎?


盡頭就是開頭,不可能就是可能

當時,我的內心想東,想西。
但認識人,有面試機會總是好的,所以我還是選擇了與那位朋友的朋友聯繫。她熱心的即刻介紹我給一位獵人頭公司: Robert Walters (隨後我會寫如何透過日本獵人頭公司找工作)
而負責人是一位瑞典人,在日本讀大學,在日本結婚,有一個非常可愛的日瑞混血女兒。

他給了我一份職務內容,那是樂天目前在召聘的產品經理的職缺細節。
奇妙的是,那裡面所寫的經驗,好像就是描述我過去所做過的事一樣,
與我的經歷十分吻合。

此外,樂天在2010將公司官方語言改為英文,日文能力反而變為 ‘Nice to have’,而不是必須。我感覺這似乎這是為我準備的一個工作。
於是我暫時放下對日本的各式成見,與日本樂天開始進行了一場為期三個月的面試。

長話短說,也許是因為剛好遇到樂天要從品川搬到新開發區域-二子玉川,整個面試流程耗費三個月左右,其中僅經歷了三場面試,每場約四十分鐘。
終於,2020年10月中旬,我在日月潭旅遊時,接到了獵人頭公司的聯絡,說恭喜我錄取了!

我的新工作

我所得到的工作,是一份在樂天集團60多個公司中的支付部門中的點數部門的App產品管理工作,有六七個國家來的同事,基本溝通是英文,對到日本人的話,偶爾會需要聽一些日文,不過不是必要。

所採用的開發流程叫做敏捷式開發(其他文章我以一位PM的身份來撰寫我所知道的敏捷式開發概要,困難,和獎勵)

點數部門,聽起來似乎僅是讓用戶累積點數那樣的簡單的部門,卻有接近一四十位前端,後端開發工程師,二十至三十位營運維護及系統測試人員,再加上幾十位的銷售、設計、業務人員,加總約有兩百人。

點數系統本身並不是我們的部門設計或管理,我們是用他們的點數系統,來讓我們的用戶透過App或是點數卡在「線下」累積他們的樂點Point-也就是麥當勞、藥妝店、餐廳等地。用戶因集點需求,去到餐廳消費,餐廳因安裝樂天點數系統而贏得客戶,這是一樁互利的生意,是一個只有把餅做大了才能有效果的商業模式。

我在職的時候,我的部門的營收大約是三百億日幣,隔年的目標為五百億。那時,這個部門才四歲。
在樂天,一個新創部門每月要有上億日幣的收入,不是難事。

身份

當時我不知道為什麼接受了這份工作的風險:僅有兩個月的合約。而兩個月的合約代表兩個月的身份,是無法在日本登記住址的。若不設籍,沒有銀行會願意開戶給你,更遑論辦信用卡或是其他在本國可以簡單享受到的金融服務了。

比打工度假的簽證都還不如。但那時的我心想:「最糟的狀況,就是風塵僕僕定居兩個月失業,風塵僕僕回國。也不是要去死,好像也不是無法承受。」

挑戰,未完待續

心裡這樣想是沒錯,但文化的差異是累人的。

從熟悉的文化進到一個外表示多國文化,內心又是根深柢固的單國文化的地方工作,老實說不是容易的一件事。另外,適應新環境之餘同時需要學習當地語言,在工作時又說三國語言,實為不易。我的接下來幾篇文章,會專注在以下幾個方面,提供想來日本工作的,卻不熟悉日本跨國企業的你一些參考:

  • 適應在日本的生活與工作-生活中的食衣住行。
  • 工作之餘學習第二外語
  • 轉職:人脈與機會

或是讓在你自己的國家工作到有點無聊的你,以文字體會在另一個國家生活的我的生活種種。給你一些新奇,給你冒一點「不會死」的勇氣。



「從台灣到日本- 跨國PM產品經理緣起」 有 2 則迴響

  1. Joyce你好,在拜讀完你的所有文章後,深深的感受到你對於產品經理一職以及做產品是多麼的有熱情,也讓我深受啟發。
    我自己在2年前誤打誤撞進入產品管理的領域(完完全全的小白),對於完全沒有產品經驗的我來說,初期,所有工作內容以及概念必須從有經驗的前輩們身上挖出來,直到最近才有我在做產品管理的自覺。一直以來問過許多做產品的前輩,"多半的公司是有想要理解產品管理和專案管理的差別嗎?" 得到的回答幾乎是否定的,在我幾乎要妥協這樣想法的時候,偶然發現你的文章,我才驚覺這不應該是一個常態,也檢視了現在的公司,的確就像你文中提到的是一間Business driven公司。
    讀完你對於產品管理的部分想法後,讓我知道,其實還是有很多公司願意正視"產品管理",也讓我更堅定未來想要持續在產品管理上做努力。希望可以再看到你更多的文章分享,我自己本身對於到國外工作非常有興趣,所以對我來說你的整個部落格對我來說非常受用,謝謝。

    1. 謝謝你的回饋!你的感受我很了解~ 我最近在寫咖啡的文章,看到你的建議之後,覺得我應該要繼續把我關於產品的想法寫出來,讓華人自己也能有屬於自己的產品管理文化!我們一起加油💪 也祝福你找到在國外產品管理的工作!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About Me

一位在東京合法滯留許久的黃女。有興趣和我一起開發產品或諮詢產品管理的你,歡迎聯絡我: joycehc.huang@gmail.com

Newsletter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