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19年12月,我收到了來自CookPad, UK的HR Jack 的來信,問我有沒有興趣到英國的Bristol (WHERE?)工作,他們能保證我的VISA跟搬家相關事宜,對從小就想喝洋墨水的我,無疑是一次很吸引人的機會。而且就是那麼剛好的,我在英國讀書的友人也在那段時間去拜訪了住在Bristol的朋友,而他去找的朋友,是我高中的隔壁班熟識的同學。好巧不巧的,那位高中同學,現在就在CookPad UK 工作。
雖然那時我已對面試感到無感,一點都不想準備什麼五分鐘的自我介紹,什麼’elevator pitch’,但喜歡做白日夢的我想到可以去英國居住,生活,還是於興高采烈的Great! Let’s do it 的答應了!
先說說我聽到的Bristol 是個什麼樣的城市:一切以環保優先,十分有地球暖化危機感的城市♻️。
據講話十分精準的那友人所描述的這個城市,是一個買油也要帶自己的容器去裝的地方—那裡幾乎沒有塑膠。CookPad 會把他的總部設在那裡,似乎也是因為該公司老闆的理念,認為地球暖化實在不容忽視,而選擇了那裡作為他們的「外國」總部。
「本國」總部,在東京。
CookPad 是一個在日本發跡,在日本家喻戶曉的網路食譜平台。就連在日劇裡或是在日本的超市中,都很有可能看到他的廣告,說「我在Cookpad上面搜尋『親子丼』發現了這個食譜…」之類的日劇對話(延伸影片:月薪嬌妻)。
身為PM面試者的我,當然一定要谷歌一下這間公司的近況、理念,我要應徵的職位負責的產品、等資訊。因為面試過很多大名鼎鼎網路公司,讓我對日本發跡去國外發展的網路平台公司,有著一個成見,就是內部流程通常很亂,國外的分公司跟日本本國總部的溝通基本差。
在LINE做了兩年的內部流程改善顧問,雖然資淺,但這兩年我得到的一個很深刻的感想,就是員工,特別是工程師,基本上都非常認真,又非常願意溝通協調。但是往往主管太忙或是不知如何架構一個基本開發流程,讓下面的人十分辛苦,利用加班補回流程問題帶來的後遺症。
簡單調查完後的假設,就是這間公司在走下坡,被很多新興公司削弱了實力,在外國的網站更是⋯⋯。我想進去當PM應該會有很多有苦難言的地方。不過,誰知道呢?搞不好百廢待舉的狀況正是機會? 我搖搖頭,甩掉自己慣性的過度猜測,在有限的時間內(因為一些溝通上的問題,我只有三天!)盡可能準備他們的PM發給我的Case Study,作為到時候面試要討論的重點。
不過,有時候你做了充足準備,認為自己可以提出非常多好想法。奇怪的是,這些想法在當場,怎麼想也想不出來
呈現出來的,只是一片混亂。
面試當天來的人,我也有做過調查。好巧不巧的,那位面試我的PM是印尼LINE總部的前PM,似乎有創業家精神,後來輾轉去到Cookpad. 還有另外一位,我查了一下,是一位道地的英國人,看他留的長鬍子,跟有點距離感的氣質,使我直覺他應該是一個在酒吧裡玩樂團的藝術型男子。
終於到了要分享我的案例檢討的時間了!但老實說,我只記得我講得連我自己都知道非常沒有邏輯,別人應該也聽不懂。該怎麼說呢? 我本來以為我可以侃侃而談我所準備的每一點。但是在遠距離的氣氛下,我在邊陳述我所看見的,可以改善的部分的時候,對方並沒有一個友善的回應(應該說完全沒有反應,像是一面牆壁)所以我越講心虛,越講越混亂。所以,對方問我的問題,我也不覺得我回答得可以,而是回答得不好。
為四十分鐘的面試就這樣恍如隔世的度過了。當然,對方婉拒了我的面試申請,說「透過你說的話我們無法判斷你是否有產品管理的專業」。老實說,我覺得這樣的負面回答非常有禮貌,所以不會過度失望。
(之前Paidy的面試,最後一關的英國人PM的回覆,才讓我覺得被冒犯。那時透過獵人頭,他說: Some of your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were odd. Odd = 奇怪。 與其說奇怪,不如說跟他想的不一樣。 )
總而言之,我跟Cookpad 的一面之緣,就在一個我狀態不是很好的情況下落幕了。事後,我稍微想了一下這次面試的好與壞。 好,是我認為他給我的案例,請我想方法的事情,我都有一個很策略性的想法。壞,是我需要訓練自己的組織能力,好好,慢慢的,在不論什麼樣的氣氛底下,都能有自信的講解完畢。自信,不是對自己的能力的信心,而是對自己對產品管理這一職的熱枕。我相信,我對工作是有熱情的,我相信,我是有學習能力及動力的。我相信,我能因此為公司設立一個好的產品管理環境。
另一方面,我也認為面試是一個測試自己跟面試你的團隊的契合度。如果連在面試的時候,都感受到對方的冰冷了,那麼若真的一同工作,為什麼會感受到彼此互助?就說是自我安慰吧!我慶幸自己沒有說得流暢,慶幸自己的狀態在那時候相對不好,以致我知道這個團隊並不適合我。 (下文可能是酸葡萄心態:)從Cookpad Global 的網站看來,就知道他們是沒有很好的設計團隊或產品管理團隊的公司。也感覺的出來,他們有一個混亂的管理流程。網站的資料過少(價值),操作流程不順暢(使用性),每份食譜的照片,因是個人上傳的結果,只能說無法吸引人。 經營上面,Coopad Japan 的營收年年兩三成下降,而他們堅持的文字食譜,設計表現上並沒有做得比其他食譜網站來的好。 (參照:https://www.digitaltrends.com/mobile/best-recipe-apps/ 的各式各樣美麗動人的食譜畫面)
再說,如果說要主打他們是「日本的創業公司」,那麼他們應該專注翻譯日本市場的成功食譜。
我想我的酸葡萄心態,應是合理範圍的壞葡萄。
總之,我面試失敗,而我又成長了一點了!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