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賴」,到底是韓商,日商? 是怎麼樣的公司?
這篇短記獻給給困惑了很久的你
自從2018年6月加入LINE以後,除了偶爾收到親朋好友問候我在日本的生活,也順道問為什麼LINE沒有辦法做這個,做那個以外,大家最好奇的不外乎就是「賴」-這個長輩們發不出「ㄥ」的尾音的通訊軟體公司-到底是韓商,日商,還是都不是?
身為LINE 日本公司的前員工之一的喬伊絲,覺得自己有必要幫它做做宣傳,並且在不洩漏公司機密的情況下,簡述在「賴」工作好處與特色(我沒有拿回扣)。
答案是:LINE 是一個多種組合但是很「韓」的公司。
我不精通公司經營法,所以對於各種投資組合下的公司正式稱呼並不了解。
不過,以一個員工的角度來看這個大公司的組織的話,我會說LINE,主要分成LINE和LINE+ (唸法:LINE PLUS) 。
公司內部若提及LINE,是專指唯二Google 搜尋進不去的韓國Google : Naver 在八年前辛辛苦苦於東京設立的「賴」 ,而Naver佔有絕大部分的股權(2020.04.15:73%)
Naver 是怎麼樣的公司呢?
我認為,他不只是韓國最大搜尋引擎,還是一間鍾情於室內辦公室設計的企業。看看他們位於首爾的總部的開放式圖書館就能大略體會我說的了:
NAVER LIBRARY / Office interior design
我對這間公司的印象就停在這膚淺的階段。
另外,Naver 裡面的外國人應該不到一成。
總之,不管是哪裡的賴都是韓國爸爸撐腰。而日本的LINE是做的最好的一個公司。
賴普辣斯是什麼賴公司?
也是賴,不過是經營權與經營方式不同的賴,制度,福利,規模都跟日本賴不同。
賴App主要在日本,台灣,泰國三個地方有90%左右的市佔率,三個地方都有獨立運作的總部。除了日本以外的賴,都歸屬於LINE+這個組織,可能回報給日本的CTO,可能回報給韓國賴的大人物。這沒有一個準則,端看哪邊的勢力贏得了什麼產品。
但是可以確定的是,每個國家或區域的賴的員工,九成以上都是當地員工,也有著當地獨特的文化。(我最喜歡去泰國曼谷的賴,不僅因他們的辦公室設計被譽為全賴最美的設計,當地的泰國同事們也非常友善與真心,出差完後想直飛台灣,而不是日本。)
賴的初衷是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」,而這件事,就交由生活於當地的人決定⋯⋯
某一部份當地人決定,很大一部份還是由韓國家長們主導。這該怎麼說呢?
韓國人還是比較相信韓國人,就像台灣人最後還是會跟台灣人玩在一起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公司裡每組都有韓國人,一半以上的主管都是韓國歐爸,也不乏歐暱(日本的技術執行長就是一位韓國女性);因爲文法與韓文相近,韓國同事的日文基本上都非常好,比他們的英文還要好。
所以,在日本Line,會說韓文與日文,比你會說日文與英文還要來得有能見度。
在日本賴,公司備有即席日韓與日英翻譯。只要一週前預約,基本都可以排得到。
但不管日本賴還是他國的賴,都為韓流所影響。也因為這股韓流,許多非韓同事確確實實地感受到打進公司核心圈的不易,也知道即便韓國遠在天邊,日本的業務多多少少都受到那裡的決定所影響。
雖然這樣說好像就在暗示(其實是明示)若你不是韓國人就無法在賴做大事一樣,我仍然十分感謝這間公司給我們員工的各樣自由與福利,是在台灣公司少見的。
- 自由:一定階級以上的人一天只要進公司兩小時。主管不太在乎你有沒有在座位上
- 薪水比業界高
- 待遇十分優渥,出差,育兒支援,電話費補助,等等
- 會議少:沒有日本公司深愛的各式「進度報告會議」
- 十分遵守政府規定(冠狀病毒剛開始流行時,公司即立刻下令全部人在家工作)
那台灣賴呢?台灣賴如同前述,是一間在地化的一個公司。公司充分展現賴的本業:室內設計。是最可愛的賴。同仁們也十分專業、認真、和善,每一次回到台灣,我都盡可能大力擁抱這短暫的放鬆時刻。隨時放聲大笑,邊喝珍奶邊在會議開始前,中,後,處處開剛認識沒多久的同事的玩笑,聊聊重要的生活八卦(球賽之類)。
賴台灣這樣的文化讓我不禁思考也許「賴台灣」的團隊合作表現,堪稱是全賴的表率也說不定。
總而言之,賴是一個在地化,韓國父母養大的企業。
所以我主張,
賴是擁有多重國籍的道地韓國人
發表迴響